电子烟取代卷烟,是大势所趋吗?(图)

2021-12-26 12:50:10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

近年来,电子烟专卖店或专柜在上海各大商场、地铁店甚至路边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款打着“无害蒸汽”、“戒烟神器”旗号的新品正成为越来越多烟民的新宠;在一些年轻人中,电子烟已经成为展示时尚、释放个性的象征。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就《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征求全社会意见,拟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产品进行监管。参照卷烟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行业消费者权益的发展和维护。

电子烟是否如商家所说的那样“健康无害”?电子烟取代香烟是大势所趋吗?加强电子烟监管,哪些“烟雾弹”要远离?

“《流光溢彩》+《非凡》?”

“功夫铁观音到了,如果你下雨天不开心,我可以帮你订速递。”

在记者的朋友圈里,一个新加入的“朋友”还在周末在屏幕上宣传产品。作为一家电子烟店的老板,他所谓的“功夫铁观音”并不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传统茶,而是一种新口味的电子烟炸弹。

近年来悄然流行的电子烟主要由雾化弹(香烟弹)和雾化杆(烟棒)组成。与传统香烟不同,电子烟主要是利用充电式加热装置催化雾化弹产生不同风味的烟雾。

上海地铁3号线,从上海南站、中山公园到东宝兴路、赤峰路,几乎每隔一两站就有一家电子烟店。这些店铺的装修风格前卫时尚。从远处看,它们就像一家数字商店,但当您近距离观看时,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糖果店。

虹口区一家电子烟店不到5平方米。在明亮的LED灯下,墙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雾化棒。从“中国红、泰坦灰、孔雀石绿”到“蓝色星球、迷笛时空、火岛之恋”,可谓是“流光溢彩”。

上海蒸汽文化周和2021上海国际电子烟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很多好奇和问号的目光。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口味上,西瓜味和绿豆味是基本口味,更高级的有冰酒、黑加仑蓝莓、绿苏打、灵魂薄荷、冰冰百香果、梦幻黑冰等。

不仅包装和口味种类繁多,电子烟的功能在商家口中也“非同凡响”。有的人经常以“秒解毒瘾、去除焦油、无负担”、“让喉咙告别干燥、告别牙渍烟渍”、“不伤害家人健康”、“助你一臂之力”等宣传自己的产品。戒烟”。、别致、赏心悦目、有品位等。

在南京西路商圈工作的马先生,在这场立体营销攻势下,成了“电子烟”。“一开始我的烟瘾不大,所以买了一包烟抽了几根后,经常把它扔掉。听说电子烟零焦油,不会产生二手烟,像车钥匙一样方便随身携带。抽的时候没找到,3个月前换了电子烟。”

“用‘网售禁令’玩躲猫猫?”

“电子烟”越来越多,这跟市场和资本有很大关系。

日前,上海蒸汽文化周暨2021上海国际电子烟产业博览会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走进现场,无论是展商、销售员、专业模特还是参观者,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拥有一支电子烟。

进入展厅,一眼就能看到两个大展位。两个电子烟品牌月可和玉子在较量。公开数据显示,这两个品牌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0000家。其中,悦刻在上海拥有500多家门店,在杭州拥有400至500家门店。悦刻展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司计划加大新店补贴力度,进一步拓展全国二三线城市线下市场,“力争2022年门店突破10000家”。

“钱砸市场”的背后,无疑也受到了电子烟行业逆势增长的刺激。

打开RELX悦刻公众号,记者家3公里范围内就有20家品牌授权点和专卖店,包括便利店、美发店、奶茶店、美甲店、健身房、夜店等。

在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娄山关路站,在与3号出口相连的地下通道中,一家以前专门卖花的店已经把一半的面积让给了电子烟柜台。

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名称或经营范围包括“电子烟、电子雾化器”的企业有4万多家。电子烟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的电子烟实体店业态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78%的电子烟门店盈利,每家门店月均营业额为4万元,其中月均利润1.6万元。

以上海中山公园商圈为例,至少有11家电子烟店。一个二线电子烟品牌在这个地方已经4年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层门店客流量相对较小,月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 购物中心和地铁的连接是一个金坑。基本上都被第一行电子烟品牌占用了。

据了解,一般规格、标准接口的电子烟棒出厂价约60元,进货价约266元;大部分原子弹售价99元,但也有部分电子烟品牌曾经售出。9.9元“亏本”。巨大的利润空间支撑着快速扩张的电子烟市场。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球95%以上的电子烟都是“中国深圳制造”。当地一家电子烟代工工厂的老板曾公开表示:“我们几乎从未经历过寒冷的冬天。2020年美国市场监管趋严后,俄罗斯市场又火了起来。”

不过,与电子烟行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乱象也时常出现在媒体上。据介绍,我国近4000家电子烟相关企业出现业务异常,近800家受到行政处罚,50多家严重违规。仅2020年,电子烟相关企业被执行人信息将超过1000人。其中,网络上的无序招揽、促销、竞争混乱一度尤为突出。

为规范行业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18年、2019年先后发布文件,要求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关闭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关闭电子烟——烟店将电子烟产品下架,并督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在网上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电子烟网上销售禁令”实施两三年后效果如何?记者发现,在主流电商平台直接搜索“电子烟”时,看不到任何产品销售信息,有的会直接跳出“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诸如“特殊物品”之类的提示。

不过,如果用“雾化弹”、“电子雾化器”等关键词搜索,还是能看出一些“情怀”。

比如,有的店铺用火星文和数字来暗示“Relaxer的一、四、五代产品,西柚二代,要私信”;当您在京东上开设品牌旗舰店时。相当于3包烟,更省钱,没有负担”的标语。

还有卖“红色礼盒+200ml Gas”的商店。记者问:“墨盒和棒子是一起卖的吗?” 商家回应:“有,有单机版和套餐版……”

用“电子烟网上销售禁令”堵住躲猫猫的漏洞,显然还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电子烟=健康香烟?”

想要吹散电子烟行业头顶的“烟”,还必须面对一个关键问题:电子烟等于健康香烟吗?

经过一轮调查,记者发现,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吸电子烟可以缓解对尼古丁的依赖。在某知名网络论坛上,有网友甚至发誓说电子烟不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氰酸、丙烯醛、砷、铅、汞等有害物质,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对吸烟者的伤害。在非吸烟场合使用。

这是真的吗?

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本产品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化学物质,未成年人和不吸烟者请勿使用本产品”等类似提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受害者,许多人仍然对尼古丁作为一种毒品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且尼古丁会让人上瘾。”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熊静说。在物品清单中,尼古丁被列为A级有机剧毒物质。电子烟中所含的尼古丁虽然号称有所改善,但稀释后很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时间使用电子烟无疑也会产生尼古丁依赖。

电子烟代工_吐烟圈的电子烟_加烟油的电子烟有害吗

电子烟除了尼古丁外,通常还含有香精、丙二醇和甘油,不同香精的电子烟往往添加不同的添加剂。这些化合物是否存在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知识盲点”。

据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所博士罗晋介绍,研究人员对市面上常见的几款电子烟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吸烟产生的烟雾中检测到的甲醛含量在2毫克之间。和 15 毫克。这已经超过了我国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数十倍。临床资料表明,甲醛与白血病和部分肿瘤的发生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证实,电子烟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手气溶胶(二手烟)是一种新型的空气污染源,包括颗粒物、某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某些重金属。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郑品品从事控烟研究近20年。在她看来,电子烟的二手烟不仅仅是营销宣传所说的水蒸气。从现有案例来看,主动或被动吸入电子烟也会引起呼吸系统问题。

例如,电子烟在加热和起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剧毒物质;甘油渗透压高,会吸水,会使人口干燥、喉咙干燥、血糖升高;电子烟的烟雾还可以检测铅、铬、镍等重金属和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重金属的含量甚至高于香烟烟雾中的含量。

此外,电子烟电器还面临电池爆炸、液体烟雾渗透、高温灼伤等安全隐患。2015年至2017年,美国医院急诊科共接收电子烟爆炸烧伤伤者2000多人。

针对上述问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禁止推广比传统香烟更安全的电子烟。在国内,杭州、深圳等城市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明确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专家呼吁电子烟比香烟更复杂。从烟液、烟杆到充电,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隐患和风险,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的“第一口”?

防止未成年人受到电子烟的伤害,是一个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肖林在第20届全国控烟座谈会上透露,中国15岁及以上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00万。其中,15~24岁年龄段使用率最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电子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第一口”,“引进效应”不断显现。

罗晋告诉记者,年轻人吸电子烟后,30.7%的人会在6个月内开始吸可燃烟草产品。如果没有电子烟的诱导,这个数字只有8.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就青少年电子烟尝试对吸烟倾向的影响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根据对6178名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的问卷分析,上海市中学生未来1年和5年的吸烟意向分别为8%和14.1%,并且他们更倾向于或之前使用可燃烟草。电子烟更容易使用。

“厂家把电子烟做的很漂亮,有的烟斗会变色,烟弹里加的香味很甜很香,这对青少年来说太诱惑了。” 作为老师,熊静非常担心,电子烟不仅会阻止人们戒烟,还会大大增加年轻人吸烟的概率。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大电子烟店基本都张贴了“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警示牌。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不少电子烟商家并没有要求记者出示身份证件。考虑到现在高中生的身体发育情况,通过目测来判断他们是否成年可能不是那么可靠。

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国家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告诫各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将电子烟明确写入规定,强调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和电子烟。

如何落实“纸上谈兵”是不小的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组数据不容乐观:2019年,我国初中生吸烟率有所下降,但电子烟的使用却有所增加。其中,听说过电子烟的中学生比例为69.9%,电子烟使用率为2.7%。与201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24.9和1.5个百分点。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中小学周围仍然可以看到电子烟专柜,尤其是公交车站和便利店。一些电子烟与玩具、文具甚至食物一起出售,无形中充当了青少年的营销工具。宣传效果。

可见,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解决,需要出台更多的监管政策和执法规则。

“比如,有没有可能出台法规,要求电子烟去味,甚至禁止生产果味和甜点类烟弹,让电子烟恢复原味。” 罗晋说道。

“谁来监督,如何监督”

监管的力量离不开让电子烟回归原味。然而,谁来监督,又将如何监督?

据统计,全球有4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明确立法或正式禁止销售电子烟,包括巴西、新加坡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在制定指导方针,禁止在市场上销售非烟草味的除其他外的调味电子烟;从2016年开始,电子烟厂商需要向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提交产品说明,获得批准后才能在英国市场销售。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中国作为电子烟生产和销售大国电子烟代工,不应简单套用传统的监管框架。

对此,国家层面已初步发出信号:针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产品在核心成分、产品功能、消费方式等方面与传统香烟同质化,工信部并且国家烟草专卖局建议电子烟是指相关的卷烟。条例得到执行。

但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不少禁烟组织和专家担心,烟草专卖局既是生产者、销售者又是监管者,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利益冲突,这可能不利于推进烟草专卖局的建设。无烟社会。北京控烟协会明确表示支持将电子烟纳入监管范围,但建议将监管职责下放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也有专家指出,涉及电子烟的集中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工商、质检、卫生、公安、海关、商务等。除了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已明确划入烟草专卖品管理范围外,主流产品雾化电子烟监管暂不明确。要组织多部门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充分论证,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电子烟监管的另一个难点是它可以分为烟具和烟油,可以根据是否含有尼古丁来区分电子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低温不燃产品和更多的医疗雾化设备或玩具产品也可能出现。这些新产品将给监管工作带来挑战。

此外,由于缺乏电子烟生产标准,部分电子烟的外包装虽然标明尼古丁含量为3毫克,但暗中添加了10毫克以上;一些企业在电子烟生产过程中添加了一些不透明或不透明的东西。明确的规格;电池安全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制造商自行决定。

“新业态监管的重点仍应放在安全底线上,即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实施普惠审慎监管。” 熊静指出,当务之急是加快出台电子烟标识国家标准,保住“第一”一关,在此基础上,给予产业发展和配套一定的空间出台监管措施,实现精准、灵活的治理。

据了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此前于2017年10月发布了电子烟国家强制性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工期为24个月。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上海市新型烟草制品研究所、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但时至今日,该国标的状态仍处于“审查中” .

“国标之所以没有出台电子烟代工,可能比想象的复杂,但烟草行业,包括电子烟​​行业,无疑是一个大趋势。” 熊静强调,加强电子烟监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统一标准,有效监管将清理行业“劣币”,切断未成年人购买和吸食电子烟的渠道。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具体方式进一步引入信息技术对电子烟进行监控。上海可率先,结合“两网”建设和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不断强化“姓名+身份证+人脸”三重验证体系的有效性。

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智能化监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吹散电子烟行业头顶的“硝烟”,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公众的利益。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