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ODM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发布,行业迎来巨变

2021-12-19 23:28:10

02

故意扭曲

迫切需要政策监管

从“健康潮流”到“健康收割机”,电子烟背离了最初的好主意。

电子烟的初衷是为了有效缓解戒烟症状,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电子烟烟油有很多种。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尼古丁浓度的电子烟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瘾程度进行选择。用户不需要戒烟,通过电子烟比传统疗法更容易戒烟。

然而,这几年,新型烟草产业发展迅速,各种产品和新理念层出不穷,专业的研究机构和政府还处于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业内确实有不法商家,在缺乏研究和检测的基础上,盲目添加原辅材料,导致电子烟从“减害”向“盈利”、“成瘾”产品转变。

5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办公室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吸烟健康风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露了中国吸烟的真实面目。多“伪装”下的电子烟第一次出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世卫组织不建议使用电子烟作为戒烟的辅助手段。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明确警告,电子烟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使用电子烟不仅有害,而且过量可能是致命的。而且,吸电子烟的人未来更可能吸食香烟并成为新烟民。

在此背景下,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政策进入市场,清理非法竞争的中小企业,电子烟才有可能实现“减害”的初衷。

ͼ/Shutterstock

03

合法化之路开始

行业迎来大变革

电子烟政策密集发布,行业终于迎来合法化发展时代。

2021年3月22日电子烟ODM,政府提出“电子烟参照卷烟进行监管”。8个月后,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增加了补充条款。 《烟草专卖法》:“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有关卷烟的规定执行。”

11月30日电子烟ODM,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电子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紧接着12月2日,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征求意见期截止至2021年12月17日,自正式发布之日起实施。

也正是《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现,基本界定了电子烟的性质,行业迎来了合法化发展的时代。

《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先确定了管理范围,不包括加热不燃烧和不含尼古丁的产品。同时,生产端准入门槛大幅提高:生产端(代工厂、品牌、尼古丁企业等)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外向型企业还必须取得相应的执照。这种监管方式有利于国内合规代工厂、品牌等企业,“小散乱差”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电子烟比真烟 舒服_电子烟ODM_电子烟排行榜

在销售方面,电子烟将通过全国统一的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基于传统的卷烟许可证管理方式进行销售。这将进一步遏制和打击国内现有的外卡、微商、商品交叉链接、乱价等违法销售行为,有利于正规品牌、产品和渠道的发展。

此外,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还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后续可能对电子烟进行征税。此外,国家烟草总局指出,在政策过渡期内,现有电子烟生产经营主体可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不得新建企业、扩大产能、增加网点、并列出新产品。

在质的监管政策下,电子烟行业的投资逻辑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图片/时代画廊

04

投资重心转移

中烟供应龙头最受关注

目前的电子烟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设计生产、下游销售。

其中,原材料供应商可分为电子烟嘴原材料供应商(电池、芯片、显示器等)、雾化器原材料供应商(雾化芯、棉、玻璃、塑料等)和烟弹(尼古丁) 、烟油等)香原料、烟叶等)原料供应商。

中游是电子烟的设计制造环节,包括Simer、河源、Avipos等专业电子烟厂商,以及JUUL、RELX、VUSE等电子烟品牌厂商。

下游销售渠道根据国情不同,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专卖店、零售网点、烟草零售网点、超市、无人自动零售机等。目前电子烟厂商主要采用OEM TOB和自主品牌TOC为辅;电子烟品牌商家主要采用分销、代理等方式进行销售,少量直销渠道为辅。

首先,行业管理办法出台后,电子烟被正式纳入监管体系。但与雾化电子烟相比,不受严格监管的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可在中烟全国网点销售,产品推出后可能会加速渗透。

随着国内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市场的逐步开放,与中国烟草类似,国内唯一拥有新片私人许可的烟味龙头华宝国际、国内烟标龙头金佳等。与云南中烟唯一的战略合作。供应链中的巨头企业将乘风破浪。

雾化电子行业实施准入制度后,竞争格局的逻辑将由迭代率决定,重点将放在成本控制和产能上。

此前,在电子烟行业,终端产品需要以一定的频率迭代,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份额。相应的制造商和烟油公司需要在相应的频率上引入合适的成分和口味。由于不同公司综合技术实力不同,在研发迭代效率和生产管控上存在差距。达不到品牌要求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后续订单、营收、可用研发资金等方面与领先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

但在接入系统的监管模式下,产品升级的需求减弱,导致中游技术迭代和响应要求降低。由于产品端不需要持续快速的更新,品牌方降低了对中游企业的相关要求,可能更注重大规模交付的稳定性和性价比。

未来,随着国标规则的逐步实施,将在电子烟许可证申请、尼古丁配额、烟油生产管控、五金代工等方面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发展速度加快,行业准入壁垒增加。更高。届时,中游龙头企业与竞争对手在技术研发迭代上的差距可能会在相当程度上缩小,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成本控制、生产制造能力等方面,再加上后续的影响税收方面,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趋同。已经具有合规优势和规模经济的领先公司可以变得更加可行。

在此背景下,对ODM和品牌商的影响程度会相对较小,生产和品牌环节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但电子烟销售渠道可能面临深度整顿,议价能力低的零售商将受害更多。电子烟纳入监管后,投资重点仍应放在中烟的供应商身上,因为此前,由于担心合规问题,中烟的主要供应商只是暂时部署。后续将像全球领先的电子烟代工厂一样。包括SM国际在内的中烟供应企业将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加大对烟油、电子烟等电子烟相关产业链的投入。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