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成就了资本,但没有成就烟民。//1.“你抽我啊”

2022-11-19 23:29:48

电子烟赚了资本,但不赚烟民。

//

1.“你打败了我”

//

9月2日是北京大部分学校开学的日子。9月2日至4日期间,TechWeb蹲守在北京市海淀区四所中学门口,对周边便利店的电子烟销售情况和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电子烟泛滥,未成年人触手可及。

与海淀区苏州街附近一所重点中学隔街相望,毗邻3家连锁便利店(距学校50m)。TechWeb实地走访显示,3家门店均持有烟草经营许可证,711和LAWSON均不销售电子烟。不过,“便利蜂”的货架上有两款“雾化烟”产品。

走进“便利蜂”,在售的电子烟有两种:一种叫“RELX悦刻”,一种叫“优益”。据店员介绍,最畅销的“RELX”是下图39元的“小RELX小烟”,尼古丁含量为5%。

可以看出,RELX悦刻在包装上标注了“未成年人禁用”的标签,而外包装和口味设计依旧与食品相似。这些打着“健康”、“戒烟”旗号的产品,以五颜六色的外观、亲切和谐的广告口号,以几十元的价格混杂在日用品区,抢占了年轻人的眼球。

此外,为了满足尼古丁成瘾者的需求,国内电子烟品牌也会在产品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尼古丁。例如,店内“友谊”销售的一次性雾化烟分为三种尼古丁浓度:4.8%、2.8%和无尼古丁款。

然而,真正的危害隐藏在暗处,消费者只能看到产品包装上的“无烟焦油”和“无尼古丁”字样。

TechWeb在“全职”零售店发现,店员并没有隐瞒销售电子烟:色彩鲜艳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You smok me”四个艺术字,下方是一款名为< “VPO Mini”的一次性电子烟

无论是从略带挑逗意味的广告词,还是糖果色的外包装来看,这款VPO电子烟显然都是为年轻人设计的。炫酷的外表恰好满足了年轻人“炫耀”、“装酷”的心理诉求。

而这家“全日制”便利店就在海淀区知春路一所重点中学的对面。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学校的门口。

在海淀学园南路另一所中学向东50米处,TechWeb发现了一家出售电子烟的民营便利店。当被问及是否有某品牌的电子烟时,店员回答:“你要的那个卖的比较好,没货了。”

TechWeb问道:“这些烟卖给谁了?学生会买吗?”

店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将话题转移到一边。

这时,正好赶上学生们下课,一群初中生模样的未成年人进进出出便利店。期间,没有看到学生购买或咨询电子烟。尽管如此,从这家店的客流来看,每天结账时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在视觉上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糖果”“玩具”造型诱人的电子烟。

这不禁让人感到担忧。

图:放学后,学生和家长在“全职”便利店休息

//

2、白马不是马,电子烟不是香烟

//

打着“戒烟”的旗号,标榜“健康无害”,其实只是厂家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

所谓电子烟,其实是一种电子烟油雾化装置,通过电加热将油性成分变成雾状供人们吸烟。

与香烟相比,电子烟只有后者的一小部分有害成分,不含烟焦油、一氧化碳等成分。这就是为什么好玩又好看的“雾化烟油”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戒烟人群的眼球。几乎所有品牌的电子烟都标榜“更健康”、“容易戒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大部分电子烟产品的介绍图片中,商家总结了电子烟与传统香烟相比的几大优势:

第一,电子烟保留了吸食动作,可以模拟吸食,可以玩“花样”;

其次,电子烟不含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氰酸、丙烯醛、砷、铅、汞等有害物质。由于不燃烧,完全避免了4000多种化学物质的危害;

第三,电子烟没有“二手烟”,不会对他人造成污染,可以在大部分禁烟场所使用。

既然商家将电子烟描述为“健康”,那么这样的“香烟替代品”真的不会对吸烟者造成身体伤害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得出了一个更令消费者不安的结论:几乎所有的电子烟都含有威胁健康的成分,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吸食电子烟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免疫系统; 甚至不能作为戒烟工具。

今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加热不燃烧烟草产品”的危害低于传统烟草产品,使用此类产品产品还可能促使非吸烟者对香烟上瘾。而且,该产品仍属于烟草产品,从吸传统香烟改用“加热不燃烧烟草产品”,不算戒烟。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电子烟被点名曝光,称电子烟还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健康,长期吸食电子烟还会导致依赖性尼古丁。

一次性电子烟_注油电子烟和烟弹电子烟_长沙一放性电子烟市场

无毒就是有毒。就像电子烟和传统烟草的界限变得模糊一样,电子烟和“毒品”也找到了共同点。

央视曾报道,45%的青少年听说过和了解电子烟,1.2%的初中生在调查前30天内吸过电子烟。

这也印证了TechWeb的调查结果,虽然电子烟是国家管控的,但商家精心设计的广告受众还是将目标锁定在年轻一代身上,让年轻人误以为“无毒”的电子烟是可以吸毒的“玩具”。被熏。”。

类似于毒品的泛滥:吸毒者最初抱着“尝一尝”的心态一次性电子烟,最终却坠入毒瘾的“深渊”无法自拔。

据北京一所小学的老师介绍,老师有责任告诫学生不要尝试任何摄入的物质,如香烟和毒品,但电子烟不在学校教育范围内。

虽然电子烟不燃烧,也没有焦油、一氧化碳等致癌物质,但厂家还是会在烟油中添加丙二醇作为香精溶剂。如果消费者对酒精有慢性过敏症状,长期吸烟可能会带来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更重要的是,双乙酰用作添加剂。吸入大量气态双乙酰会导致肺部结痂,通常称为“爆米花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一种形式)。

此前,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北消费者吴某将FLOW福禄电子烟相关企业告上法庭。原因是发现网购平台宣传电子烟“无害”的广告与“含有成瘾物质”的产品说明自相矛盾。

此外,这款电子烟在京东官网的评论中也遭到了质疑。有买家评论“吸电子烟会不舒服”,旗舰店在下方回应:“这是吸完后的‘戒烟症状’……身体暂时不习惯新鲜空气”。

Flow 旗舰店甚至鼓励消费者继续吸食 Flow 电子烟以适应症状。这样的回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此外,由于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存在漏洞,不少品牌为了求快,以次充好,出现了“药漏油”、“烟杆爆”等不合格情况。对消费者的口腔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近日,美国发生首例电子烟致死事件。伊利诺伊州卫生官员宣布,一名成年人在吸食电子烟后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后死亡。伊利诺伊州卫生当局认为,这可能是美国首例电子烟致死病例。

目前,从美国到北欧,从杭州到深圳,越来越多的电子烟禁令出台,这不仅让人思考:既然危害极大,为何电子烟在国内依然畅销?市场?

//

3.资本灌溉、野草

//

资本往往是嗜血的。

在利益驱动下,国内电子烟行业发展呈现井喷之势,被媒体描绘成新的投资风口。

源码资本、IDG、同创伟业、真格基金等知名创投机构争相抢先布局电子烟,而资本巨头的入局也加速了悦刻、IJOY、吉普罗。根据TechWeb从企查查获得的数据,2019年,仅电子烟初创公司(注册时间不超过3年)就获得了总计数千万或数十亿的融资。

输血给了电子烟市场信心。

不久前,罗永浩计划在离开锤子科技后开始新的业务,随后加入小野科技,开始电子烟业务。

拿到钱后,老罗等人更是斥资千万请来了陈冠希做产品代言人。

利用明星效应,吸粉、卖烟、套现:老套的网络营销在罗永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愧是成都最炙手可热的政府投资标的。

此外,还有传言称,出局的前魅族CMO李楠在离开老东家后重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悄悄加入了某家电子烟初创公司。

两位“跳槽者”同时入局电子烟,再次证明电子烟产品与其说是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和安全保障,不如说是一种营销工具。

据IT时报报道,电子烟上市前做一套美国FDA认证需要2500元,欧盟CE认证更贵一次性电子烟,8800元一套。

“一套钱,可以建一个电子烟品牌,年收入上百万,毛利60%为基数。” 据另一位相关人士描述。

那么,在电子烟市场“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想要赚“快钱”。

A股上市公司亿纬锂能早早布局,收购赛威尔股份。2019年上半年,预计仅投资分红就有450-5亿元。

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烟群体。新型烟草无疑是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注重潮流和戒烟标签的电子烟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成为全球90%电子烟的生产“基地”。

因此,与消费者健康相关的产品标准亟待出台,国家监管短板亟待完善。

//

4. 硝烟散去,路在何方

//

行业突飞猛进,法规逐步出台。

自“3.15电子烟”消息发布后,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将加快出台电子烟监管条例,旨在保障电子烟的健康安全。 -香烟,以制造商立法的形式及其产品的法律合规性进行研究。

这意味着,电子烟管控将从消费者入手,落实电子烟监管中此前难以定性的空白。

此外,电子烟的消费人群已经下沉到青少年层次,监管部门应对学校、未成年人出入场所及周边地区的销售进行监管。

最后,成瘾物质“尼古丁”的含量定义目前尚不明确。消费者对2.8%、4.8%等数字并不敏感,甚至没有判断能力。电子烟相关的广告法也需要普及。在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电子烟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让行业能够良性发展,不要被资本驱动,劣币驱逐良币。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