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并未成控烟投诉“重灾区”之一(图)

2022-05-10 12:48:19

相册

今天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为“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电子烟的危害,在公共场所吸电子烟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写字楼、商场、餐厅、地铁、火车站等30多个公共场所,发现不仅电子烟销售点分布在各个大型企业并且大部分门店都可以提供试烟服务,成为控烟投诉的“重灾区”之一。目前,电子烟尚未明确纳入《北京市控烟条例》范围,相关场所管理规模参差不齐:有的公共场所明确允许吸电子烟,有的场所明确禁止吸烟,并且会积极劝阻他们,但说服力有限。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有关专家学者也在强调电子烟的危害,对青少年接触电子烟表示担忧。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提出推进电子烟监管“法制化”的主张和建议。

④ 图①②④中,不同公共场所都有人吸电子烟 图③商场电子烟广告非常醒目

为“世界无烟日”特别策划的一项调查

今天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为“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子烟的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控烟协会获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5月,“无烟北京”平台收到的电子烟相关投诉数量增加了3个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倍数。 “世界无烟日”前夕,北青报记者走访全市30多个公共场所,包括写字楼、商场、餐厅、地铁、火车站等,发现不仅电子烟销售点位分布在各个大型商圈,而且大部分店铺都可以提供试烟服务,成为控烟投诉的“重灾区”之一。在各个公共场所,吸电子烟的现象也很普遍。但目前,电子烟并未明确纳入《北京市控烟条例》范围,相关场所管理规模参差不齐:有的公共场所明令允许电子烟,有的地方明令禁止吸烟,会主动劝阻,但劝导效果有限,有些地方态度暧昧。是否吸电子烟没有明确的说法,吸烟者感觉不到监管的存在。

现象 1

电子烟卖点一般在商场都有,可以现场测试

北青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综合商场都变成了电子烟,比如通州万达广场至少有3个电子烟销售点,4个电子烟销售点同时营业朝阳大悦城地下一层,搜秀城内有5个电子烟销售点。 5个电子烟销售点。而这些销售点,往往会因为顾客试卷烟的行为引发公众的投诉。

这些销售点为了吸引顾客,投放各种广告和优惠信息,“低伤害”成为了普遍的卖点。 “我们的电子烟对人体的危害比普通香烟小,味道也不错,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买。”通州万达广场某电子烟销售点的工作人员看到北青报记者进入店内开始销售。

据了解,电子烟主要由烟油、加热系统、电源和滤嘴组成。通过加热油箱中的电子烟油,尼古丁变成蒸汽或雾化,产生具有特定气味的气体。溶胶,供人类食用。北青报记者发现,市面上电子烟产品琳琅满目。

在通州万达广场这家店的柜台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电子烟棒。据销售人员介绍,这些烟棒已经经历了五代,每一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些可以展示出来。电池电量,有的可以连接手机蓝牙,显示吸烟的频率。柜台上还有标有尼古丁比例的各种口味的豆荚。 “红牛口味的烟弹含有3%的尼古丁,吸力更强。还有薄荷味、茉莉味、葡萄味、西瓜味。你喜欢抽烟吗?你喜欢味道更浓还是更柔和?”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要的。”销售人员还为第一次尝试电子烟的顾客推荐合适的产品。市场上电子烟烟弹的尼古丁含量参差不齐,价格从30多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北青报记者发现,提供现场试吸服务已成为电子烟销售点的“潜规则”。记者走访了位于国瑞城、搜秀城、朝阳大悦城、通州万达广场、丰联广场等13家电子烟销售点,除了国瑞城1个电子烟销售点明确不允许现场测试吸烟,其余在 12 个销售点提供现场采样。

因为有人投诉试吸行为,一些商场明明不允许试吸,但仍有销售点暗中提供试吸服务。 5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前往崇文门商圈开展日常控烟巡查。其中一位电子烟销售点明确表示,执法人员上门检查时,不能尝试电子烟。但第二天,北青报记者又以采购员的身份来到销售点。工作人员说:“昨天执法人员上门检查,商场发布通知,要求禁止试吸。”一个白色的一次性吸尘罩迅速用镊子从柜台下方的盒子里取出,递给了记者。

一些企业和执法人员“打游击队”。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部分电子烟品牌当事人签署了承诺书,承诺不提供试吸服务,但自我约束的效果非常有限。 5月28日,北青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搜秀市5楼的一家电子烟店。当执法人员询问店员是否可以现场试用时,店员说可以。不过,根据该店2021年3月29日签署的《未成年人保护承诺书》,除了承诺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外,该店还承诺“严格遵守当地控烟要求,禁止吸烟。在明确吸烟(包括电子烟​​)的营业场所提供检测服务。”执法人员劝说销售人员以后不再提供试吸服务,但当北青报记者次日再次以买家身份前往专柜时,该店销售人员仍表示可以试一试,承诺书也没用。

从卖家的角度,某电子烟销售点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场试吸问题的难点和尴尬,“电子烟不同于传统烤烟,是一种不同口味的新事物。其中有很多客户不知道,他们肯定想在购买前尝试一下。”虽然相关执法部门已经传达了禁止现场试吸的要求,但具体落实完全取决于商家的自觉。

一次性电子烟_换弹雾化电子烟戒烟替烟电子烟套装_哪个牌的电子烟性比价好

现象 2

部分公共场所默认允许吸电子烟

目前,电子烟并未明确纳入《北京市控烟条例》的范围。北青报记者走访了写字楼、商场、车站、地铁等多个公共场所,发现是否吸电子烟并没有统一要求。有的地方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可以吸烟,不在监管范围内。北京站候车室旁边的厕所里,贴着禁止吸烟的公告。一位保洁员介绍,这里绝对不允许吸传统香烟。控烟有明确规定,但对于电子烟,“可以吸”。候车厅旁边一家快餐店的工作人员也介绍说,如果在店里抽烟,烟雾报警器会自动报警,但在店里抽电子烟是可以的。在通州万达广场的一个厕所里,保洁员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丰联广场写字楼的一名保洁员介绍,“如果在厕所抽烟,很容易闻到外面的烟味,有人会打理,但电子烟产生的烟味小,应该没问题,还有人在厕所里抽”。北青报记者在朝阳大悦城一家烤鱼店询问服务员是否可以抽电子烟,服务员直接告诉记者“可以”。此外,几个地铁站的保洁员也表示,可以在厕所抽电子烟。

也有一些公共场所对吸电子烟的人无视和默许。 5月28日下午4点左右,在中关村e世界一楼的一家咖啡厅,一名顾客一边抽着电子烟,一边和其他人聊天。北青报记者近15分钟观察,店内工作人员从男子身边来回走动5次,均无视其吸食行为。

现象 3

在公共场所劝阻电子烟的效果非常有限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电子烟的态度非常明确,不准吸烟,也会对吸电子烟有不同程度的劝阻。度,但他们的意图往往没有完全落实,吸烟者也可以“占便宜”,使得相关方的自发克制行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一些地方,有工作人员表示,只要看到吸电子烟的行为,就会主动劝阻。 5月29日下午,北青报记者看到一名男子坐在北京火车站的一家麦当劳餐厅,面前摆着一支电子烟,他时不时拿起了电子烟,不到半小时就捡了起来。记者观察。喝一口,也没有工作人员劝阻。当记者询问餐厅前台服务员是否可以在店内抽电子烟时,服务员明确表示:“不,也许刚才我们没注意,看到了就制止。”另外,在车公庄西地铁站,一名清洁工告诉北青报记者,厕所里甚至还有人抽电子烟。站台上,看到会劝,但不好控制。在搜秀市的一家KTV,服务员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

但是,有些地方的态度相对模棱两可。比如朝阳区世茂天街一家烧烤店的服务员说,店里会有顾客抽电子烟。如果顾客很少,他们不会在意,但如果有顾客举报,他们会说服他们,“我不会强行阻止他们。但如果是传统香烟,我们会阻止它,不管客户是否快乐与否。”通州区一家烧烤店的服务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一次性电子烟,餐厅经常会遇到吸电子烟的顾客,但一般能做的就是劝阻他们,或者让他们换座位到人少的地方吃饭。或无人区。 “我们无能为力。”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对于这些打算制止他们的单位或地方,缺乏的是他们自信地阻止吸电子烟的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场馆试图“管理”却无法控制。下午 4 点 30 分左右。 5月28日,中关村e世界写字楼内,多名员工在楼外吸烟、休息,其中不乏电子烟烟民。其中一名吸电子烟的人透露,中关村电子世界大厦内禁止吸电子烟,“公司告诉我们不准吸,电子烟也不准,但我们平时都是偷偷抽电子烟的。”建筑物,我们找不到它们。没关系。”

现象 4

你会抽电子烟吗?没有明确的说法。吸烟者感觉不到监督的存在。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现实中的情况更多。可能是“能不能抽电子烟,没办法知道”。北青报记者站在电子烟烟民的角度,走访了写字楼、商场、咖啡店等众多公共场所。无论是检查还是口号,都感觉不到提醒或监督的存在,甚至相关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抽电子烟,想抽的人无处可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抽电子烟。下午 2 点 30 分左右。 5月29日,在地铁换乘站卫生间,北青报记者询问保洁员是否可以在车站卫生间抽电子烟。她介绍,车站明确规定,乘客不得在车站内吸烟。但她不知道电子烟能不能吸。车站并没有明确规定,“应该可以的,想抽烟可以去残疾人厕所,没有人。”

对于这个问题,中关村生命科技园一栋写字楼的三位工作人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在楼里抽电子烟,也有人说,“我们在外面抽吧,楼里抽什么都不好。”

一些出租车司机也有同样的困惑。据多位出租车司机介绍,公司明确规定车内禁止吸烟,但是否可以吸电子烟,公司并未传达相关要求。有乘客问,但无法给出明确答案。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北青报记者:“乘客想抽电子烟,我有时让别人抽,但电子烟的烟量其实很大,有那种甜味,但不是。好的。”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他都希望乘客早点下车。另一位司机表示,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是否吸烟主要取决于司机的态度。 “一般会劝阻,电子烟也有香烟,一会气味不会散去,影响后面的乘客。”

在其他场所,从吸烟者的角度来看,电子烟的监管是没有意义的。北青报记者走访四会楼几间卫生间,发现墙上贴有“禁止吸烟”,并标有“这里禁止吸烟,违者罚款200-500元”。一位保洁人员介绍,吸烟本身的监管难度很大,通常要求他们加强管理,但管理起来并不容易。至于电子烟,按照她的说法,基本没有提及如何管理。在大成国际中心的一条走廊上,还有一面横幅,上面写着“严格遵守北京市控烟条例”。但是,在一些厕所和走廊里,地上可以看到烟头。关于电子烟,一位员工表示,他见过有人抽烟,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抽烟。在银河SOHO,一位员工给出了类似的回答。

吸烟者的感受在管理的真空区是最直接的。几位抽惯了电子烟的人介绍,他们有时会习惯性的拿出电子烟,抽两口电子烟,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去商场等地方。 ,“传统香烟不让吸是常识,公共场所也有明确的提示,但不知道能不能吸电子烟,所以按规定抽两口应该没问题方式。”

记者观察

守住“公序良俗”的道德底线

这几天,北青报记者走访了大量售卖电子烟的公共场所,从实际情况来看。看一次性电子烟,“灰色地带”多,“阳光地带”少;多“装糊涂”,少“严自律”。诚然,从“法律不禁止也可行”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公开吸电子烟的“监管利剑”,但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从“公序良俗”的角度考虑,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应该提倡守住“道德底线”。在今天世界无烟日“共享无烟环境”的主题下,这样的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类健康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社会生活形成“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良性循环,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才能最终共享文明发展的成果。从吸电子烟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要跟上法律规范,但另一方面,在吸电子烟的时候,考虑到对他人健康的影响应该大于自己“语速”,更何况是自己当时的“快感”。 “背后也有无限的健康隐患。(文与摄/记者姜若静 李泽伟吴文娟)

+1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